没有球赛的日子,有点难熬。除了等待,何妨回首过往,触摸历史烟云,咀嚼个中滋味。让我们通过一些老照片,唤醒尘封记忆,重温河北足球曾经书写的历史,因为彼时,他们是中国足坛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珍贵老照片
新中国历史上,河北省省会有过8年是在天津的经历。所以早期河北足球队在全运会上拿到的亚军、冠军,其实有着浓重的“天津味”。同天津“分家”之后,河北足球队在1970年重建。第二年,由亚足联原副主席、中国足协副主席陈成达挂帅的河北足球队在天津体院里的河北体工队留守处竖起了大旗。胡祥是重建后的河北足球队首任队长,这个现在喜欢背着相机流连在各种赛场的古稀老者,当年也是河北足球队中相当彪悍的一员。
这是胡祥老师提供的一张珍贵的照片,是老队友分享给他的,照片上有些人已经永远离开了,而健在的也都年逾花甲,当年这支由工人、知青、学生组成的新军,是一群地地道道的足坛菜鸟。
胡祥这辈子没离开过足球,天津生天津长,上学读书的十八中是天津有名的足球特色学校,后来到廊坊下乡的两年是距离足球最远的时光。1970年河北筹划重建足球队,他在原来教练的推荐下,回到了足球场。不过,那时候的球场可不是绿茵场,是队员们自己拔草、平整、划线建起的土场。
那时候胡祥22岁,却是年龄最大的队员,司职后腰。胡祥说:“河北足球队1970年筹建,1971年正式建队,第一任主教练是著名教练陈成达,我之前代表天津市参加过全国少年比赛,算是队里有点基础的,但也有人是从停球开始练起的。陈成达根据实际情况,从基本功开始狠抓技术,甚至根据每人不同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一次脚弓传球,他甚至会做十几次示范。那时候训练非常艰苦,记得一年下大雪,我们只好在屋内进行身体训练,雪一停,就都跑出来扫雪,扫出场地就继续训练。教练也经常带我们去打比赛,一开始被天津的业余队灌五六个球。要知道天津不少业余队都有专业队退役的好手,水平确实也高,但我们毕竟号称是河北队,所以输完球,大家都憋得慌,吃不下饭,都是一门心思要练好球。”
付出总有回报,在陈成达调教下,仅仅半年时间,这群小伙子的技战术迅速提高,从输得狼狈不堪到反灌对方好几个球,河北队也渐渐形成了骁勇善战的特色。胡祥说:“陈指导带了我们三年,后来邵先凯带我们,河北队球员的身高不是很高,但作风特别顽强,我们经常采用4-3-3阵型,边路的速度很快,以李晓光、张大山、刘春明、孙真为代表,速度快技术好。谁遇上咱们都不敢大意。”
扬威全国大赛
1972年,为纪念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20周年,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开赛,这也是1966年以来的首次大型全国性运动会。刚刚组建一年多的河北队在33个参赛队中,获得了第11名。
胡祥说:“河北队组建时间短,绝大部分队员没有大赛经验,我在1965年代表天津参加过全国少年足球赛,就算是有比赛经验的了,所以上了场,大家都紧张得要死,不知道球往哪儿踢。好在教练兼队员的念文汉、伊秋文、李振洲等人带着我们一起踢,大家才逐渐适应了比赛。”
胡祥永远记得决赛阶段对阵天津队的那场比赛:“比赛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8万人的体育场几乎座无虚席,观众很单纯,喜欢看足球,所以给双方加油,欢呼声呐喊声不绝于耳,河北队算是小弟弟,面对天津老大哥,全力以赴一拼到底,90分钟内,我们在先输一球的情况下全力扳平,120分钟后仍是平局,最后我们在点球大战中惜败。比赛结束后,没有退场的观众高呼口号,至今快50年了我仍然记忆犹新。”
之后,胡祥随队参加了第三届全运会,并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但是职业生涯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仍然是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后来,在备战第四届全运会的过程中,他的半月板受伤,不得不退役,走上了教练岗位。而这份河北队名单中的一些人后来离开了河北足球,也有人离开了足球事业,不过也有不少人坚持下来,成为河北足球教练中的一员。
如今的胡祥,经常背着相机出现在各个赛场,喜欢摄影是他在学生时期就在心里埋下的种子,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这个种子始终没能发芽。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没有机会留下更多的影像资料,是他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当他有能力去拍摄的时候,胡祥跑遍了大大小小的赛场,从男足到女足,从中超、中甲、中乙,甚至校园足球,都是他拍摄的对象。看来,他这一辈子不会离开足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