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脚感的足球,在这所学校成为讲手感的课间操,足球运动实在不是这么个热爱法。因此,这是对足球运动本身、对“国家战略”概念的双重误读。
当足球不是用来踢、而是用来做操的时候,它只不过是一场表演中的道具。洛阳涧西区景华路实验小学的足球操,便是一个范例。
昨天,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这组足球操照片中,孩子们人手一只足球,或托举、或奔跑。场面足够大且动感十足。如果放在某个足球赛事的开幕式上,或者放在某个与体育相关的表演舞台上,谁都没话说。偏偏这套足球操,是在“校园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用以“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的。让你不得不佩服校方想象力之丰富。
学生们人手一只足球,“普及”程度倒是足够到位了,但这么个整齐划一的足球操,你要说为足球的“国家战略”能够起到多少推动作用,很难下定论。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造势,通过人手一球的方式,表示学校对“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校园足球的热烈响应与热情支持。
但是问题来了,足球上升到国家战略,大伙都支持,需要用人手一球、载歌载舞的方式来表达吗?
买球的成本、排练的时间成本且不去计,讲脚感的足球,在这所学校成为讲手感的课间操,足球运动实在不是这么个热爱法。因此,这是对足球运动本身、对“国家战略”概念的双重误读。在这里,学生们人手一只的足球,已经沦为学校领导表达另一番诉求的纯粹道具,它与学生们脚下的功夫无关,与这些孩子将来在足球场上能不能进球无关,而仅仅与响应“国家战略”的策略有关。
话分两边说,也许,这套足球操对营造校园足球运动的氛围,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校园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校园来说,响应的态度与支持的行动,首先应该是让孩子们有球踢、有场地踢、有时间踢、有人教着踢,而不是那种“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仪式感。中国足球运动不缺高度重视、热烈支持的口号,不缺载歌载舞的拉拉队,缺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以及健康的足球运动体制。
校园足球水平的提高,教育工作者领会“国家战略”的水平首先要提高。把学生手中的足球当成教育工作者表态响应的道具,本身就是将自己,连同孩子,一起摆在了这个战略的拉拉队角色,而不是运动者的角色。
让孩子们回到足球场上去吧,足球操这种秀逗的事,留给拉拉队去玩吧。
□刘雪松(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