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体育特约评论员 赵震
2002年,因为孙继海的加盟,我看了很多场曼城的比赛。当时曼城的主场还在缅因路,那个球场就嵌在社区当中,不用说周边的社区都是曼城的球迷。就是在那一年,我知道了,在曼彻斯特市城,曼城的球迷数量要超过曼联。哪怕当时的曼联正在经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哪怕当时的曼联拥有无数的世界巨星,哪怕当时的曼联已经征服了全世界,但是他们就是无法征服自己所在这个城市里那些倾心于蓝色的人群。
当时的曼城刚刚从英甲升入英超,自1996年降入英甲之后,最惨的时候他们降到英乙,那是第三级联赛。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曼城都没有资格站在曼联面前成为他们的对手,曼彻斯特德比已经无人提起。
但这仍然没有影响到喜欢曼城这支球队人们的热情,每个周日破旧的缅因路都会坐满观众,大家高喊着“COME ON CITY”为曼城加油,比赛结束之后,无论输赢大家就在球场外的酒吧喝上一杯。那个时候的曼城球迷,绝对不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的球队会被来自阿拉伯的大馅饼砸中,成为挥金如土的豪门。他们来到缅因路而不是老特拉福德,只是因为这是他们从小喜欢的球队,是他们父辈喜欢的球队,这种喜欢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遗传,顽固到如曼联这样伟大的球队都无法征服和改变。
在中国的一个城市里,类似的红与蓝之间的故事也正在上演。这一轮焦点,就是上海滩德比。一身红衣的上海上港在八万人5-0战胜了一袭蓝衣的上海申花,因为3张红牌的出现,让这场比赛变成了一场屠杀。现场有大量的申花球迷通过各种途径搞到了球票,即使是在0-5落后的时候,也没有人退场,只是有人背转过身不愿面对球场,因为他们不忍看见自己心爱的球队遭到羞辱。
在中超,上海申花的球迷群体显得有些“另类”。比如说当绿地这样实力雄厚的国企接手时,一般球队的球迷都会欢欣鼓舞,但是申花球迷却因为俱乐部的改名问题而发起了抵制活动。他们甚至自己凑钱要在媒体上打广告捍卫申花名字的正统传承,他们甚至自己设计新队徽来拨乱反正。在“现实”的中国职业足球圈里,申花球迷这样的做法让很多人都不理解,大部分都认为,只要球队成绩好,你管他叫什么名字呢?更何况只是一个绿地在前还是申花在后的问题,只是一个简称叫绿地还是申花的问题,中国职业化的20年里,多少城头变幻大王旗啊。如果全国球迷都如申花球迷这般死心眼的话,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广州恒大了。
但最后的结果相当出乎人的意料,在申花球迷的坚持与斗争之下,一向无往而不利的资本居然退让了。虽然俱乐部的名字里还有绿地两个字,但是简称变成了上海申花,球队的队徽也已经改回了老版,这几乎就是申花球迷之前要求的全部。绿地集团派出的董事长吴晓晖也天天把“蓝血人”挂在嘴上。显然,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属于申花最大的财富不是球队的实力,而是这支球队的历史、传承与死忠们。
如果没有上港在这个赛季的强势介入,绿地与申花之间原本可以更加从容地融合。但上港突然的大投入,让绿地集团有点心慌了,他们对于申花这块牌子在上海滩的影响力有些怀疑了。他们担心自己球队被对手拉开差距,而担心这种差距由此产生连锁的效果,让申花不再是上海滩足球界的主人。
这种恐慌在德比之前输给恒大之时达到了顶峰,这一场上海滩的德比在某些申花俱乐部高层的眼中,成为了“夺嫡”大战。上海滩老大的名头似乎成为了故宫金匾后的遗诏里的名字,随时可以由申花变为上港。于是赛前的球票风波被无限放大炒作,于是比赛里马宁的严格判罚成为了申花输球的口实,于是阴谋论连细节都被刻画的有模有样,一场惨败更被说成为了上海足球的耻辱。
现在申花俱乐部的新掌控者们还没有明白的一件事是,在上海这个城市,你不需要取悦别人,只需要取悦你的死忠们。他们更没有明白的一件事是,当初连你们资本介入申花都没能改变蓝色的忠诚,现在一支属于红色的资本又怎么能够夺走蓝色的心。更多的申花球迷其实关心的不是你能不能在一场比赛里压倒同城的对手,关心的也不是一个赛季里你能不能压倒同城的对手,他们更关心的是你把不把这支俱乐部当成自己家来经营,在你的经营之下,这支俱乐部是不是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你更关注的是他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成长得多优秀。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事情资本是无能为力的。资本可以让球场坐满,却无法一夜之间拥有自己的死忠;资本可以收买到实力出众的球员,却无法让他们拥有不变的忠诚;资本可以让球队夺冠无数,却注定拥有不了沉淀与底蕴。
申花的管理者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总有一个地方资本无法征服,那里有一群流淌着蓝色血液的人群,他们的欢笑、眼泪与热情注定只会属于申花。那才是这支俱乐部最大的财富。
人类最愚蠢的事情,就是躺在一处宝山之上,却在幻想着如何像别人一样发财。有时候你只需向下深挖一米,你就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